两纲信息鲤城区实施“两纲”成效显著 妇女儿童事业实现新跨越发布时间2011年6月30日 来源:鲤城区妇儿工委办 阅读4471次据“两纲”终期监测统计结果显示,鲤城区妇女儿童发展纲要66项可量化主要指标,65项已达到或超过省级指标,达标率98.48%。
1、妇女就业保障显著拓宽。10年来,全区妇女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比例始终保持在55%以上。2010年全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比2000年增长了59.23%,其中女性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51.74%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%以下。女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、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2.00万人、1.97万人和2.54万人。进一步建立健全女职工维权机制,执行了《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》的企业比重达96%,比200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;执行了《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》的企业比重达98%,比2000年提高8个百分点。 2、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。2010年,全区女干部所占比重为58.26%;科级女干部所占比重为26.1%,比2000年增加7.95个百分点;区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均达100%,比2000年增加91.7个百分点和66.7个百分点;区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66.7%,其中正职女干部占30%;各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均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。同时,重视培养基层妇女干部,现有77个社区居委会中,共有女性269人,占68.4%,并实现100%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班子中有1名女干部、100%社区妇联主席进“两委”的目标。 3、妇女儿童教育水平显著提升。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、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。2010年,全区3-6岁儿童入园率为99.91%,比2000年提高了4.02个百分点;2001—2010年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%。2010年,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120%,高中学生毛入学率为387%,比2000年提高218.3个百分点。特殊儿童受教育得到保障。2010年,残疾儿童入学率和中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均达100%,比2000年分别提高了10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;鲤城户籍的开智学校学生实行全免费入学。完善外来工子女就学制度,2002年起实行凡在鲤城辖区务工的外来工子女只要符合“三证”要求,均享受与区内生源同等待遇,2004年进一步明确外来工子女小学毕业后,与区内生源同等参加计算机派位,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学习。 4、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显著改善。2010年住院分娩率、非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分别为99.78%、100%、88.57%;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9.16%,比2000年提高8.48%;孕产妇死亡率2007年以来均为0。街道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专职妇幼保健人员配备率100%;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8.6%,3岁以下儿童系统覆盖率91.26%,流动人口中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100%;婚前检查率100%。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.85%,比2000年下降33.07%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%,全区儿童卡介苗、脊灰疫苗、白百破三联制剂、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均超过99.8%,高水平免疫覆盖率使全区儿童拥有稳固的传染病免疫保护屏障。 5、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显著增强。设立遍布全区8个街道、77个社区的家庭暴力报警点,成立“家庭暴力庇护站”,构建开放型、立体化、多功能和高效率的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社会化工作网络,建立完善妇联干部特邀陪审员队伍,建立区、街道、社区三级共89个法律援助中心妇女援助站,开通16条维权热线。10年来,法律援助中心承办关于妇女儿童案件889件,接待来电3972人次,来访5701人次,全区共有367名妇女和522名儿童得到了无偿的法律援助。 6、妇女儿童生活环境显著优化。2001-2010年间,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%,城市污水处理率2010年达到86%,比2001年增加36%。人居环境日益美化。2010年,我区拥有社区服务设施数为45个,比2000年增加15个;拥有便民利民网点数为81个,比2000年增加21个;我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.48%,比2000年增加9.46个百分点;绿地率37.6%,比2000年增加9.87个百分点,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.8平方米,比2000年增加了5.11平方米。社会文化环境日趋优化。8个街道均设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,77个社区均配备了较为完善的文化活动室(老人活动室),66个社区安装了79套健身路径,社区安装覆盖率达85.7%;加大校园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,建立整治长效机制,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、和谐、健康的学习环境。社会救助体系逐渐完备。社会保障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%,社会救济水平明显提高,2001-2010年来共分发低保金2965多万元, 实现应保尽保;家庭环境不断优化,积极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、学习型家庭、节约型家庭创建活动,加强家庭美德建设,平等、文明、和睦、稳定的家庭及邻里关系逐步形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