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基层动态送上爱心捐款 传递社会关怀发布时间2010年6月12日 来源:《东南早报》2010年6月11日 阅读2082次
“这是社会上好心人捐的爱心款,希望能帮助孩子完成学业,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关注孩子的成长……”昨日,泉州市妇联儿童部部长李曙、悦华酒店相关负责人和早报记者一行,回访了此前早报报道的好少年,为他们送去爱心款,传递社会对他们的关怀。 5月6日,自早报与泉州市妇联、悦华酒店联合推出“关爱逆境中健康成长的好少年”活动以来,报道了10名身处逆境但坚强面对生活、努力奋斗、品学兼优的好少年,受到读者的关注。这些好少年来自泉州各个县(市、区),年纪最大的18岁,最小的13岁,他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,面对的困难也不同,但他们都有共同的品质:勇敢、坚强、乐观、努力…… 在历时1个月的报道中,很多读者捐出爱心款,一些企业家希望进行“一对一”的帮扶,帮助这些好少年顺利健康成长、完成学业…… 爱心在继续,关注在持续。昨日回访这些好少年,为他们送上爱心款的同时,还特地带了一个“知心姐姐”——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连丽双,为他们答疑解惑。接下来,市妇联将继续与好少年们建立起互动关系,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。 爱心涌动。一路上,我们送去的是爱心,收到的是连声的“谢谢”。 ■地点:永春县岵山镇 ■回访好少年:陈燕明 接过爱心款奶奶噙着泪连声道谢 “叔叔阿姨,你们来看我啦!”一行人踏入永春县岵山镇陈燕明的家时,她开心地和叔叔阿姨们打招呼。 “燕明很乖,叔叔阿姨都很喜欢你,一直想来看看你呢。”随行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连丽双摸着燕明的头,让她好好读书,不要为学费操心,“大家会帮助你,你也要努力,以后有什么事情或碰到什么问题,可以打电话或写信给老师哦!” 3年前,一场车祸让燕明失去了父亲。家里没了顶梁柱,母亲为了养家,到晋江当保姆,平时只能住在雇主家。近来,燕明19岁的姐姐也得了重病,需要治疗费用。现在,家里只剩下小燕明和奶奶互相照顾。奶奶年纪大了,燕明的叔叔也得了重病,奶奶不仅要照顾燕明,还得照顾叔叔。 看着奶奶每天忙里忙外,懂事的燕明一放学就会帮着奶奶喂养鸡鸭、炒菜,直到晚上忙完才坐下来做作业。在学校里,燕明不仅当班长,成绩也总是拿班里第一。 得知情况后,市妇联工作人员安慰燕明“困难总会过去的”。燕明的奶奶站在一旁,眼里噙着泪,看到这么多人关心孙女,她一下子说不出话来。 当爱心款被递到奶奶手中时,她连声道谢。一行人离开时,奶奶和燕明一路送行…… 相关报道:5月7日,早报A11版《父亲早逝,让她更坚强》。 ■地点:南安洪濑■回访好少年:戴美鸿 大大的拥抱愿坚强女孩快乐成长 当一行人来到南安洪濑戴美鸿家中时,她正在温习功课,准备参加学校质检考试。今年7月,她将参加中考。 4年前,美鸿的家里发生变故,父母因纠纷被打伤。2006年11月,母亲因伤重离开人世,父亲也因重伤无法劳作,家庭失去经济来源。当年在建的平房也因此停工,至今未盖完,他们一家住在没有屋顶的红砖厝里。 美鸿是个要强的孩子,她坚信:不管家里怎样贫困,只要坚持努力,有一天肯定能成功。勤奋的她,不仅书画不错,学习成绩也总是班里第一名,还年年获得“三好学生”。 然而,也因为要强,美鸿的心灵比较脆弱。随行的心理咨询师连丽双就像“知心姐姐”一样,拉着美鸿的手宽慰她,“现在我们只是暂时遇到困难,以后等我们工作了、有能力了,我们再帮助别人、回馈社会……”还教导美鸿用“互动法”多和弟弟沟通,要学习像母亲一样关爱弟弟,帮助弟弟树立男子汉形象。末了,还给美鸿一个大大的拥抱,告诉她要坚强,要健康快乐地生活。 “知心姐姐”的轻言细语,终于让美鸿绽开笑颜。 ■地点:德化县凤凰山庄 ■回访好少年:庄桂婷 一双双援手助“小大人”完成学业 “谢谢你们的关心,还这么大老远过来看我们……”一下车还未进门,庄桂婷的妈妈迎上来,她刚从陶瓷厂赶回来。 “桂婷马上要升初中了,我们会帮助她、关注她,直到她初中毕业。”市妇联工作人员递过爱心款,对桂婷的妈妈说,“以后如果有什么困难或问题,可以跟县妇联或者市妇联说说……” 庄桂婷一家四口原本有着幸福的生活。然而2007年,父亲从建筑工地上摔下来,导致颈椎骨折、颈椎神经裂,家里花了近20万元,硬是把父亲从死神手里夺回来,但他却瘫痪了。 现在,全家的经济重担都压在庄桂婷母亲一人身上。由于要照顾父亲,母亲只能选择离家较近的陶瓷厂打工,每月工资不足500元。然而这点工资,连两个孩子的学杂费都无力承担。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,家务活桂婷都会抢着做,每天还帮父亲按按摩。 在家里,13岁的桂婷是母亲的好帮手;在学校,她是老师的好助手。她学习刻苦,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马上就要升初中了,她的学费、生活费都成了问题。得知她的情况后,同安梵天厚学慈济慈善会向她伸出了援手。接下来,基金会将按照“春蕾计划”的标准资助她,让她顺利完成学业。 相关报道:5月12日,早报A08版《父亲瘫痪 她成为家里的“小大人”》。 ■地点:德化浔中镇乐陶村■回访好少年:陈琼梅 等她工作了就可以帮弟弟和别人 在德化县妇联带领下,大家来到德化山间一栋老房子前,这就是陈琼梅住的地方,他们一家四口至今没有自己的房子,寄居在爷爷、奶奶家。此时琼梅正在德化第八中学上课。老房子里,地板没铺水泥,黑漆漆的一片。 “这是好心人捐的一点钱,您拿着,给琼梅买点文具……”递过爱心款,市妇联儿童部部长李曙说,琼梅现在正是长身体的年纪,没营养不行,希望这些爱心款能买点有营养的东西给琼梅补补身体。 陈琼梅今年18岁,正在德化第八中学读高一。她的父亲肢残,母亲是精神病患者。由于父亲行动不便,无法出外工作,全家仅靠每月200多元的低保金生活,日常所需的粮食则都来自父亲操持的一亩薄田。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,家务活、农活陈琼梅都承担起来,每年暑假还打工贴补家用;她很节俭,别人一餐吃两三元,她只吃1元,因此,她的身体比同龄人瘦弱。 看到早报的报道后,读者被琼梅的勤奋、刻苦和乐观的精神所感动,不少好心人捐款,其中,有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表示,将资助琼梅的学费,还将去看望她。 “谢谢你们的帮助!琼梅是姐姐,以后她工作了,就可以帮助弟弟和别人!”接过爱心款,琼梅的父亲陈道烁感激地说。 相关报道:5月20日,早报A09版《“我用感恩的心去融化挫折”》。
|